薛其坤(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
3次考研读博7年,从放牛娃到清华副校长,攻克世界顶尖难题,他是谁?
梁启超说过这样一句话“少年强则国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为国争光的热情,就是这份情怀,奠定了从小的信念,拼搏的勇气,为今后的发展,祖国的繁荣富强付出一份力量。
生命是有限的,更应该不怕艰苦珍惜时光,蹉跎岁月反而只会带来碌碌无为平庸至极的人生,而努力的程度就会决定今后的方向。也只有在起风的时候才能扬帆起航,乘风破浪,驶向更阔更广丰富的天地,发展心中的理想抱负。
在中国有许许多多杰出的人才,比如薛其坤,这个从放牛娃到清华副校长的人才,经历了三次考研,七年读博,他的每一步都是经过汗水的累积浇灌,才能走向成功。
不忘初心,三次考研
爱迪生曾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1963年薛其坤出生于山东临沂市,他并没有一个显赫的家庭,而是在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开始放牛,但他从小科学家的梦想已经开始在他心里萌芽。
他上课用的课桌也是把大树劈开,供给读书学习,板凳自己从家里带。这样一个艰苦的学习环境,他依然没有放弃自我,努力拼搏,成为村里最有希望考上大学的人,也得到了家里人的支持。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1984年,就读于山东大学物理系的薛其坤在大学毕业之际选择了考研究生。两次失败的39分经历,让他开始思考自己的弱点,把基础知识学扎实,终于在第三次考上了研究生。
很多人在本科毕业的时候急急忙忙找工作,而薛其坤不一样,他说“就算第三次考不上,还有第四次,总有一次会考上。”这样的决心,就算失败两次也打击不了他坚定的心。
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或许不是一帆风顺,但只要坚定脚步,努力前进,梦想的果实终会到达彼岸。而持之以恒的努力,又会决定着梦想的高度。
读博七年渐渐靠近梦想
研究生毕业后开始找工作的薛其坤并不是那么容易,在1992年时,薛其坤决定去日本的仙台东北大学研究所读博士。这真的是他人生中一段艰苦的求学历程。为了热爱,为了理想,奔赴异国他乡。
在陌生的地域,语言不通,饮食不惯,远离亲人朋友无依无靠,而又要面对导师的严厉、批评,甚至感受到一种蔑视的眼光。在当下,薛其坤的心忍不住动摇,想要放弃,更想要回到祖国的怀抱。但是凭着对科学的那份热爱,他努力突破自己,坚持不放弃。
莎士比亚说“金字塔是用一块块的石头堆砌而成的。”在求学的路上困难重重,薛其坤依然严格遵守导师的要求,七点之前到达实验室,十一点以后才离开,庆幸的是日本的厕所比较干净,薛其坤困到极致时在保证没人注意到自己的时候,悄悄跑到厕所小小的打个盹。
在他花三天的时间把几千几万个螺丝摆得整整齐齐,严格进行分类后,他领悟到这是科学家一个重要的基本素质培养,以至于在后来实验中有了一个重大的突破。而这个实验的突破使薛其坤得到了导师的重视,同时也激发了他对实验一种更大的兴趣,更加忘我地投入到实验中去。别人读博士用了六年,而薛其坤却用了七年时间。
是的,每一份付出都会有回报,时间不会辜负真诚待他的人。薛其坤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一点一点努力没有放弃自我,在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中突破自我。所以,任何时候的开始都不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行动起来就会离成功近一步,再进一步。
从放牛娃到清华副校长
在放牛娃时期一个朦胧模糊的理想目标,没想到薛其坤真的做到了!三次考研七年读博,一步一步在慢慢开始接近梦想的果实。
回国后的薛其坤,在清华大学任副校长。这段日本求学的历程并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而是深深地刻在薛其坤的心中。他有了一种非常强的理念就是科学强国,教育强国,为社会为祖国做贡献,培养出优秀的竞争力人才。
所以薛其坤对学生要求也非常严格,并且得到了一个和自己的导师一样的外号“7-11”。那就是他要求学生七点之前到,十一点之后才可以离开,就这样坚持了二十多年,学生成才的几率更高了。
而更受到大家关注的地方,是因为由他带领的团队,在世界上首个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因此薛其坤也获得了第一届中国未来科学大奖。曾经的诺贝尔物理奖所获得的都是需要磁场的量子霍尔效应,而薛其坤带领的学术团队是唯一一个不需要磁场的。
在当时全世界最顶尖的研究组,都想攻破这个难题。而薛其坤带领的学术团队做到了,他的这个理想这个抱负在他的努力下终于如愿以偿。这次突破从根本上改变低能耗电子领域发展,为国家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打下坚实基础。
薛其坤说“从科学上讲,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一个关于微观世界电子运动一个全新的规律,它的发现就意味着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认识,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果我们以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为起点的话,我们还是期待着有更多的新的,关于微观世界电子运动规律的发现。从科学家的角度来看,未来的想象空间是非常大的,机会是无限的。”
成功会眷顾努力的人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勇于拼搏勇于担当。面对困难与挫折,要心怀希冀,永不言弃勇往直前。薛其坤就是中华儿女的榜样,不忘初心,为社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已经成功却仍然在坚持努力,发展新的领域去寻找新的突破。当成功之时,就会知道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汗水浇灌的泥土必然是会开出鲜花的。
所以,我们更应该设定好目标,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薛其坤为祖国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成为中华人民的骄傲,这也是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突破。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薛其坤与薛定谔有关系吗?
薛其坤,1963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材料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薛定谔(1887-1961):奥地利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发展了分子生物学。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苏黎世大学、柏林大学和格拉茨大学教授。
两个人除了都研究物理学以外,没有其他关系。
南方科技大学历任校长
南方科技大学历任校长有:朱清时、陈十一、薛其坤。
第一任校长:2009年6月,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被聘任为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是国际知名的化学物理学家,在分子局域模振动、单分子化学等国际科学前沿都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果。
第二任校长:2015年1月,原北京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陈十一出任南科大第二任校长。他在美国最后的职位是霍普金斯大学力学系主任,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第一位国外大学力学系主任,而且是第一位带着这样头衔回国的科学家。
第三任校长:2020年11月1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原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已经出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是凝聚态物理学领域的知名科学家。曾为中科院最年轻院士之一。
薛其坤为什么去南方科技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资源好。
薛其坤被杨振宁誉为:未来物理诺奖的第一人。
薛其坤表示,此次调研是他上任之后的第一次调研,通过调研,他对学校学院的党的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加坚定了下一步高质量推动南科大办学事业再上新台阶的信心。
此外,学校将进一步加强研究,科学规划,提升师生的幸福感、获得感,推动学校持续高质量发展。
2010年12月,教育部同意筹建南方科技大学。2012年4月,教育部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学。2018年5月,南方科技大学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8年就获得博士学位,这个速度堪比宇宙第一速度,国内很多高校建校都快百年了还没博士点呢。
南方科技大学目前有全职院士22人;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这师资比清华北大都好,要知道南方科技大学每年本科生非常少。
南方科技大学(简称:南科大)是深圳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创建的一所高起点、高定位的公办创新型大学。